古人有话云:“恬静养神,弗役於物。”意思是,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它所传达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一种恬淡的养生法则。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不让纷杂事物萦绕于心,不为功名利禄所累,内心恬淡的人,即使穿的布衣,吃的粗茶淡饭,也仍然怡然自得,不会有任何不愉悦感。
我们都说要追求静,那么静的根本是什么,是欲,人只要有了欲望就会产生冲动,就会为了满足欲望而“动”,所以说想要静心的根本,就在于减少人的欲望。
分享5首心静如水的诗词,幽人幽意,幽情幽绪,细细品读!
1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代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我在这深秋的夜晚想起了你,一边散步一边感叹这是多么寒凉的秋,我想象着此刻的你幽居在山间,一定也还没有入睡吧,那山间的松子正从枝头轻轻掉落。
寂静的秋夜,或许是抬头看到天空的明月,或许是枝头掉落的一片秋叶,想起远方的朋友,思念从心头悄然升起,想象着此刻的你正在做什么,想象你那里此刻又是什么样的风景。
这思念淡淡又悠长,语浅又情深,让人回味无穷。
2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山间悠扬的钟声响起,暮色四合,已是黄昏,渔梁的渡口,响起一片争渡的喧哗水声,归来的人们沿着沙岸,走在回村的路上,我也乘着一叶小舟,慢慢悠悠地摇橹回到鹿门。
月亮爬上了树梢,清辉笼罩着鹿门,照亮夜间轻雾缭绕的树林,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已经行至庞公隐居的地方,石门前的小径一排排青松排列整齐,清幽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这里来去自由。
孟浩然的这首诗颇有隐士风格,透露清幽,也蕴含自在,李白赞誉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正是因为孟浩然做到了李白不能做到的,孟浩然的一生不论是违抗父母之命娶妻,还是后来选择的彻底归隐,都完全遵循了自己的意志,做到真正的洒脱,真正的放下,也在山水间得到心灵的自由。
3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唐代柳宗元《渔翁》
山间有一位渔翁,他傍晚的时候靠着西山歇息留宿,清晨的时候,他从湘江里取来清澈的水,劈着楚竹当作柴火做饭,旭日东升时,晓雾渐渐散去,山水尽显青绿,却看不见他的人影,只听到江面上传来咿呀的摇橹声,回头一望那渔舟已顺着天际向下漂流,山峰上的白云飘飘,变幻着各种形状,自在的云卷云舒。
这首诗柳宗元作于永州,清新又飘逸,描写渔翁的日常生活,很享受徜徉在青山绿水间的恬淡情趣,而柳宗元的另一首诗《江雪》也在永州所作,“独钓寒江雪”,所传达出一种孤傲和寒光,在孤独中孤芳自赏的精神境界,不管是只此青绿的春夏,还是茫茫白雪的寒冬,诗人对于渔翁的生活都非常向往,万顷波中得自由。
4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我沿着山间的小径去寻你,一路经过的地方,地上的青苔到处可见双足踩下的痕迹,静静的沙洲上方白云悠悠的飘荡,大门紧闭,门前是一片深深浅浅的青草。
刚刚一场新雨过后,山间的松树碧色如洗,青翠欲滴,不知不觉间沿着山路一路行走发现一处水源,我坐在溪水旁边看着眼前的花儿出神,花儿也静静地看着我,一时之间凝望着竟然相对无言。
诗人寻友不遇,幽闭的大门前,“绿满窗前草不除”闲适又幽静的状态,如似无人居住,让我不由想起有一年秋天,十一回家探亲,公婆家门前满院半青半黄的草,密密麻麻近1米来高,当时一走进院落,就恍惚,这不是进了哪个古代隐士的人家吧。
生活在尘世间总难免要遵守很多规则,但很多时候往往也束缚了自己,倒不如自己给自己留一片小小的星空,做一个最闲适,最悠然,最随意,也最真的自己。
5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宋黄庭坚 《品令·茶词》
茶饼上的凤凰团团飞舞,遗憾的是不得不被人掰开,于是凤凰被迫分离,孤孤单单,将茶饼用器具细磨成粉状,变成琼粉玉屑,加水以煎之,那煮茶的沸腾声就有如风声吹过松林发出的涛声,闻之已经将酒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看上去清亮晶莹,味香醇厚,满屋子茶香四溢,一壶饮下,已然是醉,但却没有醉酒的苦楚,反倒觉得神清气爽,渐入佳境。这种感觉就好比灯下独坐之时,有故人不远万里而来,相逢那一刹那的欢喜,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悠然心会,只能各自去品味了。
这首词写饮茶的乐趣,只有意会,不可言传的妙,都说茶中自得真意,“青山绿水无非道,翠竹黄花有几人。”在慢腾腾的节奏里,煮茶时眼前茶叶翻滚,袅袅雾气升起,喝下一口时,其中就是山川和大自然的味道,或发呆或思考,心灵在这其间也变得宁静。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