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心理描写的句子及其赏析(浅谈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巧妙运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9 14:04:28    



● 浅谈心理描写在写作中的巧妙运用


何花

(扬州花园小学)


一、了解心理描写的基本构成,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曾经查看了多种心理描写的教材,没有发现有一本教材认真对心理描写到底是个怎样的构成作过详细的分析。这导致不少学生在平时作文中,不知道怎样去表现心理。就像美术课上,老师叫学生画人体,但学生并不知道人体的结构,如何能够画好呢?好的美术老师在教授人体素描时,会先讲解人体的解剖结构。


现在我们对心理描写的构成做个详细分析。


下面是三类心理活动的句子:


1.“追我干啥?哎呀 ! 我的妈 ! 他是不是坏人?”


“完了,他要杀我了。”


“真是虚惊一场!”


2.“我心一慌”“我惊恐地”“我才惊奇地”。


3.“使我毛骨悚然,心提到了嗓子眼。”


“我拼命地想爬起来。”


第一类:心里话。


第二类:心理状态。


第三类:心理的直接描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心理描写一般有三个要件构成:心里话、心理状态、心理的直接描摹。前两种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使用得不少,但对心理状态的直接描摹较为生疏,平时还要多练习。

二、抓住几种特殊的心理描写形式,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

掌握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构成,笔者觉得有必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描写形式。对这些特殊形式了解后,为了使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丰富,学生在习作中就会有选择地运用。


(一)内心独白


内心独白是指通过人物内心的表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展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让读者对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有较深刻的理解。它与心里话有相似之处,都是内心想说的话。但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篇幅上:心里话一般不长,往往是表现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内心独白往往篇幅较长,有独立的观念。


内心独白一般在戏剧和小说中较为多见。


(二)幻觉


由于现实中,作品中的人物无法达到某种目的,就会陷入自由想象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常常会通过幻觉或者梦境来得到表现。


那日梦见和朋友在一艘大轮船上。船外狂风暴雨,雨打湿了船舱的窗户。这是一艘设施很齐全的大船,有游乐场,有旋转木马,有吧台。模糊记得和朋友船上疯狂玩耍。(战宇婷《梦的片段》)


(三)回忆


回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形式,它是文中人物对往事的一种追忆,一般都由现场场景生发开去,最后再回到现实中来。大家要注意的是,回忆同梦境一样,不仅有叙述,也会出现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回忆和梦境这两种心理描写形式中,天马行空,大胆地去想象,并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去表现。将人物的内心丰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为。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丁立梅《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上面的回忆中除了叙述,还有外貌及神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充分展示了出来,为以后的写作埋下了伏笔。

三、掌握心理描写几种特殊手法,“透视”人物的内心

怎样才能写好心理描写呢?这是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


心理描写,细细分析一下,就感觉挺为难的:别人的心理状况,我怎么会知道呢?


这就点出了心理的隐秘特性。既是隐秘的,我们又要表现它,那我们怎么办?


第一,成为“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文学创作就给了我们这一特权。所以人们习惯地把第三人称称为“上帝视角”。


这种手法在众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第二,抛开“上帝视角”,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人物进行观察,通过他的神态、动作、语言来“透视”他的内心。


(一)捕捉细微的动作变化


动作是作品中人物的体态语言。抓住人物的某个细微动作具体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动作暗示心理的写作手法。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小说中有一段话是写陈奂生进城后:进到房间 , 看到地板能照出人影 , 他犹豫了,“脱不脱鞋?”于是站住。“站住”写出了陈奂生怕弄脏地板的担忧。可是当他想到:“出了五块钱呢 !”就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大摇大摆”则揭示出陈奂生“花钱就该享受”的坦然心理。


(二)捕捉细微的神态变化


人物的神态变化一般是在特殊情况的刺激下产生心理波动的直接反映。从而引发人物脸部表情和肢体的变化,这些变化始终是和人物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最传神的神态描写是能直达读者的内心的。


茅盾的《子夜》中有一段描写刘玉英的脸色变化的句子,文中说“她的眼睛闪闪地像是烧着什么东西”。“那整齐的牙齿好像会咬人。”这里着力刻画刘玉英的神态,恰恰反映出她极端的愤怒和可怕的报复心理。


(三)捕捉说话的语气和个性内容


“言为心声”。特定情境下特定个体的语言及其表达状态能够真实反应人物的心理。因此,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及其表达状态进行描写,就能展示人物的内心状态。


“小鸡?还是小鸭呢!”旁边的一个男人怒气冲冲地回答,把无人来接的怒气,发泄到阿宁身上。(毕淑敏《紫花布幔》)


这句诙谐的话,听着让人一点也笑不起来,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凸显了无人接车男人的满腹怨气。而阿宁一不小心成了他的受气包。


(四)把情感投射到外部环境


人是有情感的,当他高兴时,他感觉世界上一切都是美好的;当他颓废时,周遭的景物便会变得异常的黯淡。利用这种情感投射原理,我们就可以反过来用周围环境的描写来映衬人物的心理。


干燥凉爽的晨风在打扫洁净的街道上快活地跑着,把小髻的衣衫吹得像风帆一样鼓起。田大妈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毕淑敏《紫花布幔》)


环境的描写把小髻第一次打工休假的愉悦心情渲染了出来。


(五)捕捉感官的异常刺激


心理的变化会带来生理的变化,而生理的变化必然会通过多种感官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我们捕捉到人物的某种感官变化,就会洞悉人物的内心变化。


髻儿感到一阵燥热,从屋内分明往外发散着一种炙人的气息,烤得她想冲出房子,赤足站在冰凉的野山坡上,让带着露水的夜风,打湿她的头顶。(毕淑敏《紫花布幔》)


这种突然感受到的热,就较好地刻画出小髻的烦躁和慌乱心理。


综上所述,如果学生利用以上技巧,认真观察人物的表象,一定会通过表象分析出人物的内心。因为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张嘴、一眨眼等都会将心理状态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所以,一篇好的习作,只要做到认真观察,写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