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陆羽茶经经典句子解析(《茶经·之源》经典名言10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7 14:33:27    

《之源》,出自《茶经》,主要阐述了茶树的形状、生长环境,以及饮用功效。

在《之源》一文里,作者陆羽明确指出,茶树出产于我国南方,而茶的品质与土壤有很大的关系。上等茶生长在岩石风化充分的土壤中,中等茶生长在有碎石子的黏性土壤中,下等茶则生长在土质松软的黄土中。

本文选取《之源》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茶树,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优良树种。

高度有一尺、二尺的,还有几十尺的。

点评:「嘉木」即优良树种之意。「尺」在唐朝分为大尺、小尺。大尺长约29厘米。一小尺二寸为一大尺。此处是大尺。

作者开篇就指出,茶树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优良树种。高度从几十厘米的,到几十米的都有。

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外形就好像瓜芦木,

叶子就好像栀子叶,

花朵就好像白蔷薇,

果实就好像棕榈子,

花蒂就好像丁香蒂,

根部就好像胡桃根。

点评:作者将茶树的外形、叶子、花朵、果实、花蒂和根部等都与常见的植物进行了对比,引人入胜。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茶字的构成,

或者从草部,或者从木部,

或者草、木两部兼而有之。

点评:从草部,写作茶;从木部,写作「木茶」;草木兼有,写作荼。

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荈耳。

早上采摘的称为荼,

晚上采摘的称为茗,

也有的人称之为荈。

点评:作者引用郭弘农的话。郭弘农,字景纯,东晋著名文学家、官员,是游仙诗的祖师。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岩石风化充分的土壤最好,

有碎石有黏性的土壤为次,

土质松软的黏性黄土最差。

点评:作者认为茶树生长环境非常重要,上等的茶树长在岩石风化充分的土壤中,其次是含有碎石、有黏性的土壤,最次才是有黏性的黄色土壤。

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向阳的山崖,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

芽叶呈紫色的最好,呈绿色的就差些;

嫩芽肥硕长大、如竹笋的最好,

而芽头短瘦的就差了些;

叶片呈卷状的质量最好,

叶片舒展平直的质量差。

点评:作者从叶片的颜色、形状,来解释茶叶质量的好坏。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茶的效用,因它的味至寒,可以作为饮料,

最适宜那些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饮用。

点评:「精行」即行为有规矩,品行端正的人。「俭德」指有节俭的美好品德。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若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

那么喝上四五口茶,效果就与喝了醍醐与甘露不相上下。

点评:「醍醐」是古人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味甜美,可做饮料,也可入药。

作者将茶汤比作醍醐与甘露,即可当做饮料喝,也可以辅以治病。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叶采摘若不合时节,

制作技法又不够精细;

如果还夹杂着野草,

那么喝了就会生病。

点评:「卉莽」指野草。作者认为,采茶需要注意时节,制茶需要技巧精良、不能混入野草。否则,喝了会生病。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上等人参产于上党,

中等人参产于百济、新罗,

而下等人参则出产于高丽。

点评:作者将茶叶的功效与人参的功效相比较。不同产地的人参,疗效不同。茶叶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