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8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将围绕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还将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当前实施“人工智能+”条件已基本具备
十年前的2015年,我国启动实施“互联网+”行动;十年后的新起点,“人工智能+”再出发——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人工智能+”未来10年发展勾勒出路线图。
“‘人工智能+’与此前大家熟知的‘互联网+’,在表达风格上比较相似。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国家发改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介绍,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我国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延续、深化和创新。
霍福鹏表示,“互联网+”突出的是“连接”,通过网络连接传递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以更具变革性的力量,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革。
“无论从技术进步还是从发展要求来看,当前实施‘人工智能+’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时机比较成熟。”霍福鹏表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演进迭代,人工智能已展现出较强的通识能力,已经从只能面向特定场景、完成特定任务,进化为可“举一反三”、完成普遍性任务,技术通用性显著增强,基本具备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条件。
在他看来,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
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
记者注意到,《意见》对“人工智能+”到2027年、到2030年、到2035年设定了三个目标,即智能经济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定位不可谓不高。
霍福鹏指出,实施“人工智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演进阶段,不同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征各不相同,必须充分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透露,将围绕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另外,还将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用足“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他提到,要不断优化智算资源布局,持续在算力等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在促进智能终端普及方面,将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促进更多好用的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惠及人民群众。
南方+记者 赵晓娜
【作者】 赵晓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