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暑假,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迎来一批特殊学员。首届“病原生物和生物安全研究技术国际培训班”近日在上海举行,来自13个发展中国家的20位学员齐聚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参加为期两周的理论与实训。
本届国际培训班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吸引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的学员,内容涵盖传染病防控、病原体诊断技术、生物安全防控等,旨在推动全球生命健康领域科研与实操技术水平提升。
在国际培训班开幕式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表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一直致力于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国际交流,特别是在病原生物学和生物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并积极参与全球健康事务,希望这次相聚能让大家增进了解,为未来的跨国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自1984年由我国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创立以来,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历程。实验室在乙肝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等重要病原体的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不仅为我国该领域的知名研究基地,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为了使学员更全面地了解病原体检测技术的产业化应用,7月5日,全体学员赴校地合作企业——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调研。早在2023年4月,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就与之江生物联合建设了“分子诊断联合实验室”,双方在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搭建了体外诊断行业合作平台。该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为学员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技术培训体验,也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安全和分子诊断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化能力。
在参观与体验过程中,学员们也深入了解了中国代表性创新病原体分子检测产品的研发流程、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并对高效创新的全自动与数字化“中国分子诊断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来自乌干达、巴西、南非等国的学员均表示,这次参观看到了基础研究是如何转化为临床实用产品的过程,“我们一直期待与中国高校、企业有更多合作,获得更多高水平实操训练,并把学到的技能带回国。”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在主旨报告中强调:“当前,全球新发再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生物安全风险持续上升。面对这些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提升病原监测和研究能力,构筑全球传染病防控防线,这也是举办此次国际培训班的初衷。”
从全球挑战、应对战略、中国贡献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袁正宏为学员们上了第一堂课。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际培训班项目应运而生。它不仅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更是国际合作网络的构建和全球健康治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深入交流,学员们将建立跨越国界的专业网络,为未来在病原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培训班于7月12日结束,学员均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颁发的结业证书。本届国际培训班还得到中国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及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