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榜样的力量 | 七旬党员朱彧江:心系党的恩情 余热映照初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11:38:00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王磊 通讯员李红梅)自掏腰包给小区居民修建凉亭、为老年人困难群体送去米面油、交纳大额党费21万元……今年76岁的朱彧江始终牢记党员使命,从青丝到白发,践行着对党的承诺,在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963年,年仅14岁的朱彧江作为出身革命军人家庭的孤儿,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报效祖国的决心,毅然远离家乡上海,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从此扎根新疆。

朱彧江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塔里木垦区和兵团老龄委工作。
1970年8月1日,朱彧江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入党后的他,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冲在工作的最前线。他常说:“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偷懒,干得越多越光荣,作为党员更要冲到最前面!”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和不规律的饮食,他患上了严重的胃出血。

在当时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一辆牛车紧急将他送往团部卫生院。卫生院经过检查,紧急联系上海市政府调配稀缺的安妥洛星、仙鹤草素等药品,将他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

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朱彧江都满含热泪:“党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个恩情我一辈子也还不完!”1989年,朱彧江开始负责老龄和老干工作,开启了他对老年群体的扶贫帮困之路。

在朱彧江不懈努力下,“助老工程办公室”建立。此后,他想尽办法为贫困户、弱势群体和老年人持续提供帮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退休后,朱彧江迅速转换角色,将党组织关系转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始终秉持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信念,主动配合参与社区各项服务工作。他在日常走访中发现,小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缺乏可供居民休息交流的场所,尤其在炎炎夏日,老人和孩子常常无处可去。

经过深思熟虑,朱彧自掏腰包,为小区修建一座凉亭。从选址规划到材料选购,从施工监督到落成验收,朱彧江全程参与。他克服重重困难,多次与施工团队沟通协调,严格把关工程质量,最终落成的凉亭既美观大方,成了小区居民打发闲暇时光的好去处。凉亭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小区居民的生活,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

居民景全顺说:“这座凉亭不仅为我们遮风挡雨、乘凉休息,更温暖了大家的心,朱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大家都把这座亭子叫做‘初心亭’”。

朱彧江用自己的点滴善举,与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情系群众,暖心服务,当居民信赖的“贴心人”。夏天主动打扫楼道、院落卫生,冬天清扫积雪,用实际行动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他带头对困难进行慰问帮扶,组织“老年艺术团”和“兵团助老工程艺术团”,先后为身边重病、孤寡老人等捐款捐物近11万元。

每每谈起捐款捐物时,朱彧江都毫不吝啬:“我每个月的退休金大部分都捐出去了,生活上老伴还有退休金,我不担心。”

多年来,朱彧江夫妇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收集旧纸壳、塑料瓶积攒零钱,只为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朱彧江对党充满感恩与热爱,退休后,他多次交纳大额党费。截至目前,他已累计交纳大额党费共计21万余元。2022年,新民路街道红塔社区为朱彧江送来“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接过纪念章的那一刻,这位历经风雨的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没有党就没有我,就没有现在美好的生活。”朱彧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用一生践行着对党的忠诚与感恩,书写了一段平凡而伟大的奉献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