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眉县:褒斜古道有了“新起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59:00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_文化动态】

褒斜道是古时由关中入蜀穿越秦岭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也是蜀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唐代诗人李白曾感慨“蜀道难”,写下了“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的诗句,褒斜道南起汉中褒谷口,北至眉县齐镇斜谷口(今斜峪关村),长度约235公里。夏朝时褒斜道就已存在,《读史方舆记要》中有“褒斜之道,夏禹发之”的记载。褒斜道在历史上兵戎不断,人为天灾损毁栈道的情况难以数计,历史上官、民出于战争及行旅通商的需要也曾经多次修葺。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也发生在褒斜道。

2025年3月5日,眉县检察院实地寻访褒斜古道北入口的眉县齐镇斜峪关村,向当地村民和相关职能部门了解褒斜古道眉县段保护情况。经过走访,检察干警发现在斜峪关村史馆中有褒斜古道曾穿村而过的记载,但由于年代久远以及眉县段地势平缓等原因,褒斜古道眉县段未留存栈道、石阶等文物遗产,也未发现有介绍斜峪关村为褒斜古道北入口的纪念碑等内容,导致有的村民对这一历史缺少了解。

检察干警实地走访斜峪关村史馆

针对寻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眉县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组织与县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深入探讨褒斜古道眉县段的保护及文化传承工作,与相关部门沟通磋商后,检察机关推动在古道旧址上刻立纪念碑并撰写褒斜道眉县段历史,帮助后人了解秦蜀古道文化,进一步将检察履职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融合,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芒。

自“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开展以来,眉县检察院积极主动履职、强化协作配合、探索创新机制,多次前往褒斜古道实地探访,联合县文旅局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调查取证、会商研判、协作配合、学习交流、宣传引导等7个方面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凝聚保护合力,全方位守护褒斜古道文化遗产。

检察干警走访斜峪关村村民了解褒斜古道历史

保护作为中国古代重要交通文化遗产的褒斜古道,不仅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更是对生态和人文价值的系统性守护。通过此次寻访,让检察干警更加深刻认识到褒斜古道历经岁月洗礼,见证朝代更迭,承载着中华文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进一步增强对保护中国古代道路工程、军事防御、文书传递的立体标本的认识。检察机关不仅仅是要寻访,更重要的是保护、是传承,要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积极构建“检察监督+跨区域协作+社会共治”的古道保护模式,推动古道保护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让千年古道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展示文明连续性的“金名片”,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检察智慧。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我更加认识到寻访文化遗产就是触碰历史,保护文物就是延续文化传承。褒斜古道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是秦蜀文化的重要名片。此次走访保护不仅是对褒斜古道人文价值的守护,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根脉的传承。今后我将怀着这份热忱,继续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检察力量。”一位年轻检察干警感慨道。

来源:眉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张潇元 校对:王瑾 审核:祝长英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