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备受关注的江夏新晋文旅地标“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正式开街迎客,省内相关主流媒体纷纷给予报道。网友纷纷在视频平台留言:“走遍天下 最美江夏,五里界江夏里。听说里面的新疆羊肉串和馕很好吃,要去试试看。风景不错,很出片,值得去,武汉人自己的凤凰古城。”字里行间,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据悉,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位于江夏区五里界锦绣新村,作为武汉首个以老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街区,“江夏里”占地110亩,精心复原了青石板路、复古招牌、渔灯摇曳的码头场景,结合主题餐饮、民俗演艺、手工艺体验等多元业态,打造“可看、可听、可品”的立体文化空间。有省级非遗“江夏草把龙”表演等文化盛宴,还有80亩美食街区,供游客品尝热干面、三鲜豆皮等地道汉味小吃,还有汉服换装、码头号子等互动,让游客真正沉浸式感受“江城千帆录”的市井烟火。首日开园,便吸引了4万游客,真正的“江夏烟火气,最抚游客心”。
江夏,作为武汉的南大门,素有“楚天首县”的美誉。公元前201年,即汉高祖6年,始设沙羡县,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原属武昌县,于1996年撤县设区,改名为“江夏区”。江夏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屈家岭文化。境内数10处屈家岭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和工艺品,如陶器、石器、玉器等。除了文化底蕴深厚,江夏区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八分山、青龙山、大花山、汤逊湖、梁子湖、鲁湖,14个乡镇街道,真正的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让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穿梭劳累的人们有放松休闲的好去处。而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更是利用原本的资源条件深挖武汉码头文化精髓,从建筑风貌到场景演绎均注重“传承与创新”,不仅复原了老码头的物理空间,更通过定期上演的采莲船、蚌壳精等民俗表演,以及常态化的NPC互动,让“码头江湖”的生活场景活起来,成为市民游客触摸历史、体验乡愁的“微度假”首选地。
作为2025湖北文旅大会“赤黄红”主轴的重要节点,江夏里卡位城市文旅新赛道。正如江夏区委书记张斐就《加快建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所说全力打造五个方面的功能支撑,其中一个就是是打造生态支点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样板地。古话说:食色性,人生存之大焉也。一个盘活38栋闲置农房和110亩土地,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的集“美食+旅游+休闲+文创+演艺”于一体的复合型街区,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是新时代的“鱼米之乡”?有什么烦恼不能消除呢?人的一生,不管走多远,终究都是在追寻心的安宁与归属。
江夏里的出现,不仅填补了区域文化体验型项目的空白,更让江夏人足不出户实现了就业创业,也增强了新江夏人的归属感,更抚慰了游客尽情享受江夏的烟火气,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来到江夏里,就是江夏人。相信在未来,江夏里将成为武汉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文旅名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程志丹(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