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文明风,满目皆景致。
徜徉于金昌的街巷阡陌,绿树繁花织就生态锦缎,礼让斑马线传递城市温度,华灯星轨描摹都市繁华……这座镌刻着工业基因的城市,不仅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乐章,更积淀着城市的文明底蕴。
十年砺剑锋四试,四度桂冠耀镍都。2015年,金昌在全省率先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2017年成功蝉联,2025年第四次荣膺这项国家级荣誉,这座城市用十年时间,书写着对文明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是一首久久传唱的文明之歌,更是一群人与一座城的闪耀梦想。随着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聚力打造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的使命任务,金昌再度开启文明进阶之路。以“聚金汇川,永远昌盛”的深厚期许为底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锚定建设“颜值更靓、气质更佳、魅力更足”的文明之城目标,让文明之花开遍镍都沃土,让幸福之果惠及千家万户。
【战略篇】
描绘文明蓝图 创新机制筑牢创建根基
文明创建非一日之功,贵在锲而不舍。金昌始终坚持高位推动抓创建,高规格布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实干实绩不断垒筑城市文明新高度。
党政同频,构建协同攻坚体系。建立“1+8”精神文明建设专项工作机制,由市委书记挂帅指挥,形成“党委统全局、政府抓落实、部门强协同、全民共参与”的攻坚格局。通过“一把手”挂帅抓总、“一竿子”压实责任,实现市、区、街道三级联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市民热情参与,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大合唱”。
制度为纲,筑牢法治治理根基。创新完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四十余项法规,将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民生关切纳入法治框架。建立“人大监督+政协协商”驱动机制,推动城市治理从“突击整治”转向“长效管治”,实现文明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监管模式。构建“精神文明创建云平台”,实现材料申报“一键提交、智能审改、云端评估”。创新“三色预警”动态管控机制,对负面指标实行“红黄蓝”分级管理。运用督促任务、进度、成效,查摆认识、责任、作风的“三督三查”工作法,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风险可控、责任到位,实现责任传导“无衰减”。
机制创新,激发全域创建动能。建立统筹指导明方向、精准培训强能力、分级提示抓重点、常态督导促落实、闭环整改保质量的“五维推进”机制,配套月度提醒、节点提示制度,形成“市专项机制统筹、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差异化考核相结合,实现全域创建“一张图”规划、“一标准”考核、“一体化”推进。
【风尚篇】
涵养精神高地 榜样力量引领时代新风尚
文明城市的核心是人,在于市民素质的提升与城市精神的凝聚。
在永昌县“理论宣讲进社区”宣讲现场,讲师桑娟红的案例教学引发阵阵掌声。“这次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将以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为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听众张泽说。
金昌坚持将筑牢信仰之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和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建立基层理论宣讲“10+N”矩阵,年均宣讲超8000场,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金川区滨河路街道龙广里社区开展“新思想·新金昌”理论宣讲活动
一名模范就是一座精神丰碑。为引导群众树立鲜明价值导向,推动文明之风向上向善,近年来,金昌构建“发现-培育-宣传-关爱”典型选树链条,累计推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5人,省级道德模范5人,市级道德模范79人;涌现出“中国好人”37人、英雄团体1个,“甘肃好人”8人,“金昌好人”175人。让好人故事走进社区、企业、校园,营造“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漫步金昌街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景观小品随处可见,龙首湖公园的“文明长廊”展示着道德模范事迹,天津路的墙体彩绘描绘着“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温馨场景,城区街巷形成了“百米一景、转角见文明”的视觉矩阵;打造“文明号”公交专线,实施站台美化、车身外观与车厢内饰改造、服务提升和思想互动五项行动,让市民在“坐享幸福”中自然感受文明、传递文明;全市连续七年举办公益广告及摄影大赛,优秀作品通过企事业单位LED屏、楼宇电视、户外大屏以及街巷宣传栏等多渠道展播,并推选参与两届中央文明办“新时代网络文明公益广告”征集,入选作品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

△“文明号”公交专线
大力培育时代新风,广泛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礼仪及文明交通等活动,推动文明行为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积极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深入推进行业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及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在文化旅游、政务服务、医疗健康等29个重点领域落地信用应用场景,创新建立“一门进出、一次办结、一图读懂、两书同达”的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诚信成为金昌亮眼的发展名片和通行证。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文明创建的重要一环。金昌构建“课堂+课外”“学校+家庭+社会”大思政体系,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阅读点15处,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活动年均500余场次,评选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47人、省级“新时代好少年”17人,通过事迹发布会、云直播营造“学榜样、争先进”氛围。
【共建篇】
携手文明同行 全民共筑美好生活共同体
城市的文明之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添砖加瓦”,更是全民参与的“聚沙成塔”。
全域联动让文明无死角,金昌市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为牵引,统筹推进文明村镇、单位、家庭、校园创建,2025年2个村、5家单位、1户家庭、1所学校分别入选全国文明系列榜单。同时,市企融合深入推进,出台《关于加强合作推动市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金川集团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协同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厂区”创建,让文明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群众参与是创建的“源头活水”。创新建立“文明啄木鸟”市民巡访、“三随”(问题随手拍、垃圾随手捡、文明随手做)等群众参与机制,“文明创建一码通”“文明金昌大家谈”等平台累计收集意见建议4600多条,分类建立台账,逐项挂单销号,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2024年群众满意度达98.96%。

△包街包帮志愿服务活动
每月6号、16号、26号,是金昌市开展包街包帮志愿服务活动的日子。每到此时,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一个个“红马甲”便出现在金昌的大街小巷,捡拾烟头、纸屑,擦洗公交站牌、景观小品,协助交警引导文明交通,向市民发放文明行为宣传彩页,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好评、支持和参与,真正实现治理力量从行政主导向全民共建的转变。
以“共建”之力办好民生实事。金昌全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金昌”工程建设,解决困难1855个、帮办实事27285件。持续普及实施圆角道牙、温暖驿站等“微改造、小工程、细提升”民生项目,切实做到文明创建与办好民生实事相统一、相协同。

△金川区志愿服务集市上,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
文明金昌的丰碑,不在高亢口号,而在干部俯身时的温度、热线回应民声的速度、市民随手而为的广度。每一次俯身,每一次响应,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在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增添最温暖的底色。
【民生篇】
点亮幸福坐标 民生工程传递城市温度
文明创建不是浮光掠影的“面子工程”,而是浸润民生的“幸福工程”。
走进金川区宝晶里社区,曾经的“老旧”小区如今焕然一新:平整的沥青路面、规范的停车位、崭新的健身器材,居民张淑珍笑着说:“现在下楼就是小花园,幸福感很强!”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金昌打出组合拳,在主城区新建停车场14个,施划泊位1.2万个,开展“打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惩处违规停车600余台次;新建、改造公厕35座,推行“公厕+驿站”复合功能模式,配备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便民服务;规范提升农贸市场7个,制定《金昌市集贸市场常态化管理规范》,实现“摊位归区、垃圾归桶、商品归位”,新华路市场等一批“脏乱差”市场变身“洁净美”示范点位。
2021年以来,金昌累计投资18.5亿元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背街小巷174条,整治卫生死角2.3万处。

△金昌市12345接诉即办中心
在金昌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大屏幕实时跳动着群众诉求的办理进度。金昌持续深化12345“接诉即办”改革,建立“一屏感知、一网联动、一体指挥”文明创建总客服,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可感可及的创建实效引导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2024年,热线受理“文明创建”相关诉求1.2万件,办结率达99%,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这座以“镍”闻名的资源型城市,正书写绿色转型的精彩答卷。金川集团超低排放改造让“工业蓝”与“生态蓝”交相辉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居300天以上;金川河流域治理工程造就“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廊道,98%的污水处理率彰显治水智慧;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构建起“四级联动”垃圾处理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勇夺全省桂冠:新增绿地14.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成功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如今的镍都,春赏紫金花海、夏游龙首碧波、秋览武当红叶、冬观御山雪韵,四季皆景入画来。
文明在每一个金昌人幸福的笑容里,在城市与乡村交融共生的温情中,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接力追求里……文明的种子早已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长。十年创建路,金昌人用实干与坚守,让“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让“和合善治”的城市气质愈发鲜明。
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变,金昌的文明建设之路已不断迭代升级。昔日笔下关乎文明的答卷,如今化作街头巷尾的生动表情;曾经荣誉墙上的烫金牌匾,已然沉淀为百姓心间的幸福注脚。当晨曦掠过紫金花海,暮色浸染金水湖畔,这座西北之城正以文明为弦,奏响物质与精神共荣的华美乐章。
记者:张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