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东北抗联英雄|陈荣久:碧血丹心照山河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14:04:00    
图片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谱中,有一位从雇农子弟成长起来的铁血将领。他拒绝投降、痛斥逃兵,在民族危亡之际拉起抗日队伍;他身先士卒、团结战友,在党的指引下成为令敌胆寒的“魁武将军”;他在天津班战斗中两面受敌仍浴血指挥,最终壮烈牺牲,用33岁的生命践行了“抗日到底”的誓言。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陈荣久。

烽火中淬炼的钢铁意志

1904年的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三家子村,寒风卷着雪粒抽打在低矮的土坯房上。陈荣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雇农家庭,两三年的私塾时光是他仅有的求学经历,更多的时候,他跟着父母在地主的田埂上捡拾麦穗,在刺骨的寒风中感受阶级压迫的冰冷。少年时的饥饿与屈辱,在他心底埋下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与对剥削者的憎恨,这颗朴素的阶级种子终将在抗日烽火中长成参天大树。

1927年,为谋求生路,陈荣久投身张学良部队,中东路事件后短暂返乡,“九一八”事变前再次入伍,成为东北军第二十一混成旅骑兵二营七连的一名士兵。1931年9月18日夜,炮声撕碎了东北的宁静,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让锦绣河山沦为焦土。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陈荣久在军营中怒斥卖国行径,当动摇的连长企图率队投敌时,他坚决反对连长的投敌主张,激励大家不要投降,坚决抗日。在士兵们的响应下,他果断缴下连长的枪,率队起义投奔抗日救国军。消息传回东京城,乡亲们纷纷赶来参军,队伍像滚雪球般壮大。

1932年,因作战勇猛,陈荣久率部接受救国军整编,任新编第五连连长。在穆棱、海林、宁安等地的战斗中,他总能身先士卒,指挥队伍以少胜多。一次,救国军首领命令他参与攻击友军马宪章旅,陈荣久当众拒绝:“国难当头,我们应该一致对外、要以团结为重,在自己内部互相残杀,就给敌人造成对我们各个击破的机会。”这番话在士兵中激起千层浪,虽然未被首领采纳,但是让他的威望日益提升。同年,吉东地区的救国军、自卫军、护路军在日军打击下分崩离析,有人劝他逃往苏联,有人诱他投降日军,陈荣久横刀立马:“我们决不投降,决不过界,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决抗日到底!”

1933年2月,他得知李延禄领导的抗日救国游击军是真正的抗日力量,立即率队奔赴宁安加入,从此在党的旗帜下踏上新的征程。

陈荣久画像

血与火中铸就的革命信仰

加入抗日救国游击军后,陈荣久如饥似渴地接受党的教育,很快担任游击军军部副官。陈荣久参加和指挥了二道河子、东京城、马莲河的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33年5月,游击军奉命开辟密山游击区,陈荣久随队北上。当时密山一带散落着多支山林队,虽坚持抗日,但都各自为战。在郝家屯联席会议上,他协助领导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过耐心工作,救国游击军同与会的反日山林队订立了联合作战的协定,同时促进了其他山林队的联合,扩大了抗日武装。

党的教育还使陈荣久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深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击敌人而收复东北失地,才能使穷苦的劳动大众翻身得解放。从此,他进一步坚定了为中国革命和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到底的信念。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陈荣久进步很快。1933年6月,他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陈荣久对自己要求更严。在艰苦的抗日斗争中,赤胆忠心,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在工作中,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他彻夜不眠地工作着。在严酷的战斗生活中还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结合实践钻研军事理论。由于陈荣久虚心地接受党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逐渐锻炼成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优秀指挥员。

1934年7月,党组织派陈荣久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临行前他向党组织表示:“我能力有限,对革命没有什么大的贡献,我一定学好革命理论,将来回国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奋斗,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天津班战斗中定格的英雄壮歌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在烽火中诞生,陈荣久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成立后,短短几个月便取得一些战斗的胜利,打击了日、伪当局妄图迅速剿灭抗联的猖狂气焰。但抗联活动仍遇到很大困难,由于特务、汉奸活动猖狂,部队的行动往往被敌人探知。

1937年3月,他在暴马顶子会议上决定:先端掉西林子特务据点,再联合山林队扩大统一战线。

3月4日夜,崔石泉率部包围西林子,却因行动暴露被迫撤退。陈荣久在天津班与山林队头领开会时接到消息,当即判断敌人会反扑,果断在周边山包设伏。这里四面环山,是西林子到暴马顶子的必经之路,正是打伏击的绝佳地点。3月6日午后,日军参事官大穗久雄带着300余人杀气腾腾赶来,10多个马爬犁在雪地上拉出长长的轨迹。“打!”陈荣久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爬犁上的日军瞬间人仰马翻。

战斗持续三个多小时,日军多次冲锋被打退,死伤三十余人。眼看天色渐暗,伪军“讨伐大队”突然从背后袭来,抗联队伍陷入两面夹击。大穗久雄一看来了救兵,壮了胆子,又发起冲锋。

在离山头只剩五六米远的时候,陈荣久指挥战士猛烈射击,大穗久雄中弹倒地,嗷嗷乱叫,挣扎了一会儿就断了气。大穗久雄一死,敌人失去指挥官,只好又退下去。为摆脱两面受敌的境地,陈荣久趁这机会立即指挥部队转移。日军、伪军追上来,陈荣久走在后面,边打边撤,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战士们用雪暂时掩埋了陈荣久和其他烈士的遗体,几天后在乡亲们帮助下,将他安葬在天津班第四个山包,立碑铭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陈荣久烈士牺牲地”。

1982年5月,饶河县政协工作人员在密林深处找到这片墓地,青山环抱中,烈士的忠魂与白山黑水同在。从雇农子弟到抗日军长,陈荣久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东北抗联的英雄谱上,成为后人心中不朽的精神丰碑。

(图片来源于《黑土地上的光辉旗帜——中共黑龙江党史人物传选编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编辑 :雪娇

审核:乔惠琳

统筹:李佳

商务合作:13329518266、17597366160

邮箱:lnrb100@sina.com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