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保教过程质量成为改革的核心议题。科学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是实现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幼儿一日生活,不仅是践行科学保教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办园水平的关键。《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明确提出,组织一日生活要遵循科学原则,尤其要珍视游戏与生活在幼儿成长中的独特价值。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幼儿在园所有经历和经验的总和。秉持“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幼儿的发展就会在点滴中自然发生,教育也在不着痕迹中悄然展开。
重视一日生活的开展,就是落实《评估指南》倡导的科学评估方向。它聚焦保教过程的优化,推动幼儿园保教实践的深层变革,使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真正落地,其核心理念体现在每名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上。《评估指南》还强调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科学组织一日生活,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并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将幼儿在园的一天划分为若干时段,遵循动静交替、形式多样的原则,使生活与学习自然融合。《评估指南》中多条内容强调了这一理念,例如,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各领域的有机整合,将教育融入生活与游戏中。又如,重视发展连续性,实现幼小科学衔接。这表明一日生活既要整体融合,又要衔接顺畅,生活与游戏成为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评估指南》还特别指出,一日活动的安排相对稳定合理,并能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活动需求灵活调整,避免活动安排频繁转换、幼儿消极等待。“相对稳定”有助于建立秩序感,而“灵活调整”则回应了个体差异,二者相辅相成。
研究显示,支持幼儿大脑发展的学习活动需具备以下特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提供多重体验、富有情感色彩、具有重复性、促进双向交流,以及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等。这些维度同样是评价一日生活是否科学有效的重要指标。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三组突出矛盾:程式化作息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矛盾,高控型管理与自主性培养的矛盾,时间分割过细导致活动碎片化与整体发展的矛盾。
因此,一日生活的组织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规律与弹性结合,既有固定作息帮助建立秩序,也能灵活调整以满足实际需求;二是动静交替、张弛有度,丰富活动形式,促进全面发展;三是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四是将教育渗透于吃饭、穿衣、午睡等日常细节,培养幼儿的习惯、能力与规则意识。
此外,还需突出“三性”原则:强调自主性,为幼儿创造自我决策与自由行动的空间;重视全面性,让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成为教育机会;增强灵活性,避免僵化与消极等待。例如,一些园所从调整作息制度入手,为幼儿提供更连贯的经验,有效提升了保教质量。
总之,科学组织一日生活的核心,在于构建支持性教育生态。通过强化自主性、全面性与灵活性,不仅能提升保教质量,还能让每一个生活瞬间都成为幼儿成长的“脚手架”。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1日 第02版
作者: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