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不断创新 党报新闻人的职业追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9:45:00    

评报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二级教授 赵振宇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好内容依然是立报之本;争取更多的受众,是党报新闻人的职业追求。湖北日报近期一篇评论和一篇通讯富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升华阅读后的价值理念。

2025年3月6日1版报眼评论员文章《我们这个船啊,有人民的海洋牢牢托着》,选取了以人民为中心共商国是这一重大主题,以“共商国是”连通“人民”立论,以“人民”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和力量之源结构全文,按照会议、故事、调查、金句的顺序行文,从“人民”的称号、为人民服务、民生保障、人民的期待等方面进行论证,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据准确,论证有力。该评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

刊发位置醒目。评论刊发于1版报眼,刊发位置之重,是不常见的。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日报推出一系列有分量的评论员文章,该评论为其中之一。

标题与众不同。标题“我们这个船啊……”看一眼就吸引人;“有人民的海洋牢牢托着”,突出“人民”二字,让人过目不忘。标题选自总书记的金句,让领袖思想深入人心。

背景运用巧妙。“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回顾历史,一般作为背景穿插于评论中;而这篇评论第一部分即由大段历史背景构成,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为人民服务”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同的职责使命,起到溯源和引出下文的作用。评论第二部分,“2013年—2025年,新时代以来的13年全国两会,记录了数不清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13年间60次“下团组”的故事,作为论据,论证全国两会坚定不移地以民心为最精准的坐标。

2025年3月30日1版通讯《烟火作伴 我不孤独——襄州,一棵楝树的江畔告白》,也让人过目难忘。

关于襄阳市襄州区汉江与唐白河交汇处“孤独的一棵树”,已有媒体报道过,而湖北日报这篇通讯有了新视角、新素材,特别是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式。这棵树是推还是留的争论对话、终于保留下来的结局和意义描述(用拟人对话的方式),让读者更深切地感知到“孤独的一棵树”保留至今的不易。

拟人是一种文学修辞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将非人类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等,赋予人的特性、情感或行为、语言,使其具有人的形象、性格或动作,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演艺作品之中。这篇通讯采用拟人手法,描述这棵在汉水边扎根六十载的孤树,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了使报道更有吸引力,报道上部刊发了大幅实景照片。当一幅新闻作品由两种形式结合而成时,比如文字和图片,我们往往表述为“文配图”,而这里是照片和文字相映成趣。读了这样的作品,似乎能真切地感受到野生楝树正面对面地向我们倾诉,使报道更加亲切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