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10:34:00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许维娜)近段时间,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这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宏观政策成效如何?后续又会出台哪些支持政策?5月20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对当前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我们看到,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总体仍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向新向好,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内生动力。”李超表示,4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过往的实践一次又一次证明,只要按照党中央绘就的蓝图,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一茬接着一茬干,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没有什么目标不可以实现。

李超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目前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落实,大部分政策举措将按计划在6月底前落地。

7方面53项配套举措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见效

李超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她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从三方面推动法律实施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二是加快推动配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切实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关心和关切问题。

李超表示,其中,在制定配套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系统谋划了7个方面53项政策举措。目前相关政策举措已陆续出台实施。例如,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意见、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等。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建立细化台账,逐项推动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和实施。

在解决民企关心的问题方面,则要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相关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加快构建民营企业账款清欠进度;推动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实施好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

加快推进“两重”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

“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李超说。

“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两重’性质、坚持自上而下、注重软硬结合,加快推进“两重”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会上,李超介绍了“两重”建设启动一年以来的落实情况。

在“硬投资”,也就是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在“软建设”,也就是为保障项目实施而推进的制度建设方面,通过编规划、出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式,促进形成项目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提高投入效率。比如,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网、医院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运营、管护机制,保障这些设施持续健康运行、长久造福群众。

李超介绍,随着一大批“两重”项目开工投产,将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比如,支持人口集中流入重点城市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城镇外来务工人员在常住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坚实保障。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突出“两重”项目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统筹“硬投资”和“软建设”,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全部“两重”建设项目清单,高标准抓好组织实施,同时持续推进“软建设”措施,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效率,确保“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

“内卷式”竞争为啥不可取?

从经济发展视角看,“内卷式”竞争更不可取。

李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行业出现结构性问题,有的盲目跟风投资,有的跟不上技术更新迭代节奏。

“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李超说。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不断开拓多元化市场。

二是加强地方约束,加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各地区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红线底线违规实施财政、税费、价格、土地、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针对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屡禁不止、花样翻新等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攻坚整治。

三是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无序扩张。发挥质量、标准支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低效落后产能;科学论证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防止盲目新建;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四是强化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竞争生态。重拳整治劣质低价等市场乱象,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侵权假冒、制假售假行为,加大质量监督检查力度,共同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