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夫妻档”组团来沪行骗:
老公们在后台操控,
老婆们则化身“酒托”,
诱骗“网恋对象”去酒吧高价消费
受害者在他们眼里是“鱼”
交流群名字为“海鲜批发群”……
短短5天,
已有30名受害者被骗。
为了给“网恋女友”留下好印象,
有人甚至短短1个多小时就花费数千元。

今天上午,上海警方披露近期在“砺剑2025”春季战役中侦破的一起诈骗案,8名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抓获,涉案金额超10万元。
与“网恋女友”奔现,高价消费却难博芳心

25岁的张先生,独自在沪工作。由于亲友都在老家,社交圈相对有限,他便想通过网络寻找女友。有一天,张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结识了S女士,两人十分投缘,便相约在S女士来沪出差时见面。

“浪漫约会”后,张先生在S女士的提议下进入了附近的一家酒吧消费,短短1个多小时竟然花去了3688元。而离店后,张先生惊讶地发现,“网恋女友”S女士居然再也联系不上了。
4月16日,怀疑遭遇诈骗的张先生来到宝山公安分局杨行派出所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S女士在聊天过程中明显使用了诱导消费话术,张先生消费的“星座鸡尾酒”也明显高于市场价。
更蹊跷的是,这名自称为S的女子实际姓张,33岁,不仅已婚,而且还有诈骗前科。这与她自述的“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情况完全不符。种种异常,进一步印证了民警的推断。
小酒吧有“隐藏菜单”,高价酒成本仅几元钱

为了进一步厘清事实,民警围绕张某活动的酒吧展开调查,逐步摸清了张某及其他团伙成员的活动规律。
民警发现,经常进出酒吧的“酒托女”共有3人,约会对象更换频繁。这家酒吧的客人不多,三名“酒托女”几乎不会同时出现在店内,但每次都落座在同样的卡座。
这家酒吧还有专门的“服务员”接待“酒托女”。而带有“星座鸡尾酒”的特殊菜单,普通消费者不会接触到,专供犯罪嫌疑人使用。其中,“星座鸡尾酒”标价为168元一杯,“12星座套餐”则为2016元一打。实际上,它们都是用廉价洋酒加红茶或果汁等勾兑后的饮品,成本仅几元一杯。

基本掌握相关嫌疑人作案特征后,4月21日,杨行派出所民警在涉案酒吧及相关人员落脚点开展集中收网,查获账本、勾兑酒水工具等关键证据。
到案后,8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此时,距离该团伙在沪首次作案,仅过去5天。

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海鲜批发群”浮出水面

警方介绍,8人分工明确——除了3名“酒托女”,还有1名酒吧老板、2人负责线上运营、1人负责接待“客人”、1人负责望风。他们中有3对夫妻档,3名“酒托女”都是团伙成员的妻子,其中一名还处于哺乳期。很多时候,妻子接触受害者,丈夫就在一旁递菜单、调酒或望风。
据为首的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他们为了赚快钱专门组团来上海,并挑选小酒吧开展“洽谈”,最终以500元一天的租金与宝山区某小酒吧老板达成了合作,租下两三张卡座实施诈骗。
为了提高约会成功率,团伙成员一般会将约会地点选在酒吧附近的商场或路边。见面后,精心装扮过的“酒托女”再根据约会对象的实际情况编造对应话术增加信任。进入酒吧消费时,团伙成员会派专人接待,并拿出专用菜单。
值得一提的是,团伙成员平时都在一个“海鲜批发群”保持联系。群里有一百多人,除了实施诈骗的团伙成员外,剩下都是引流团队。平时,他们在社交平台大量注册账号,由引流团队“线上找鱼”,“酒托女”经过短暂的感情铺垫后“线下杀鱼”。他们寻找的“目标鱼”,一般是独自在沪工作、出差的年轻男子,“海鲜批发群”里,手机尾号就是“鱼”的标注。民警介绍,本案中,每名“酒托女”一天要接触多名男子,以“跑量”为主,单人单日流水甚至可超2万元。


目前,8名犯罪嫌疑人均因涉嫌诈骗罪被宝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后续警方还将继续打击相关引流团队。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