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丰收季 | 兴义:电商+传统 2.5万亩沧江板栗“钱”景无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5:48:00    

“秋来栗果满枝头,金甲虬鬐护玉球。莫道山林无美味,此中甘饴胜瑶酒。”金秋时节,兴义市沧江乡的2.5万亩板栗迎来丰收,当地通过传统冷藏与电商直播双轮驱动,构建起多元销售格局,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电商直播:土特产插上“云翅膀” 直播间长出“金栗子”

在沧江乡新寨村村委会,一间20余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摇身一变,成了热闹的直播间。38岁的主播杨大富正对着手机,热情地向全国网友介绍家乡板栗:“咱们贵州山高海拔高,板栗生长周期长,光照足,所以更鲜甜、更粉糯。”

这个直播间集直播、分拣、打包、收购等功能于一体。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一副麦克风、一个散热器,外加一个移动电源,2万余元的简单设备,搭配4名主播,便组建起了新寨村的直播阵容。这个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开播二十余天,就销售了万余斤新鲜板栗。

新寨村地处偏远,物流运输一直是制约板栗销售的难题。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建国介绍:“以前物流不便,所以才想到用电商拓宽销售渠道。”而直播销售不仅让板栗走向全国,还为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杨大富说:“搞直播算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在8000元以上,主要是可以照顾家庭。我们收购的价格要高一两毛,也能让栗农收入多一点。所以回乡创业还是挺好的”

然而,电商直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他们用泡沫箱加冰袋包装板栗,客户收到后发现有股酒味。发现问题后,团队立即改进,用网袋套住板栗,在包装的纸箱两边开洞通风,解决了保鲜难题。目前,他们仍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缺乏仓储空间、队伍不够专业、后台运行经验不足等诸多挑战,但新寨人凭借果敢攻坚、机智应变的精神,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坚定前行。

村民杨正美便是受益者之一,她笑着说:“他们直播卖的价格高,我今年能多卖一两千块钱,一些小开支就够了。家里就靠板栗维持生活,一年能收入七八千块钱。”张建国对直播前景充满信心:“才播了二十多天,就卖了2000多单,有3斤装和5斤装的,挣了7万多块钱,超出了预期,大有可为。”

传统销售:固本守源 老渠道稳筑“压舱石”

在电商直播有序发展的同时,沧江乡的传统销售模式也在稳步推进。一个个板栗经纪人守在通村公路岔路口,成为连接收购站和农户的桥梁,让农户卖栗更便捷,收购商采购更快速。

沧江乡小米村板栗种植户蔡国强刚卖完200多斤板栗,拿到500多块钱。他乐呵呵地说:“我家种了30多亩板栗,今年到现在卖了四五千斤,收入一万多块钱。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板栗,价格2块5一斤,一年光我家就能卖两三万块钱。”

在沧江公进冷库,楼上收购板栗的工作有条不紊,楼下则忙着装车外运,呈现产销两旺的景象。冷库负责人黄定文介绍:“我们家有3个冷库,能储存400吨左右。去年收了1200多吨,今年一个多月就收了五六百吨,最多一天收了40来吨。今天发了两车共24吨,主要发往广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要收1200吨左右的话,毛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10多万元到20万元。”

据了解,全乡8个冷库中有5个用于板栗储存,形成了边收购、边冷藏、边运输、边销售的市场销售模式,有效保障了板栗的新鲜度和市场供应。

产业升级:生态优势变增收实效

沧江乡是兴义市的板栗种植大乡,总种植面积达2.5万亩。近年来,沧江乡将巩固发展生态林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自然优势,大力培育板栗、油茶等特色产业,构建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格局。

沧江乡小米村板栗种植基地

沧江乡副乡长王明祥表示:“目前,全乡逐步开展板栗退化林修复,主动争取林业部门项目支持,通过人工修枝、施肥等措施对1700亩板栗林进行提质增效,年产板栗1500吨左右,预计可实现总产值660余万元。”

下一步,沧江乡将继续深挖本地生态资源潜力,在优化板栗、油茶种植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探索深加工,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切实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助农增收的实效,让这片土地上的“绿色宝藏”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通讯员 王霞 张懿

编辑 程达

二审 田仁碧

三审 徐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