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7年拍下50多万张照片,69岁金华人只为定格它们的美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11:00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眼下正值鸟类集群活动的重要季节,在金华这座环境优美的城市,邂逅这些“精灵”的机会越来越多,它们有时掠过城市上空,有时在江畔枝头休憩。鸟儿们的曼妙身姿,也引来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追逐”。在金华的观鸟爱好者中,沈锦潮无疑是一位活跃分子。说起与鸟的缘分,他说:“这源于自己对纯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自然莫名的亲近感。”

拍鸟要起早贪黑

背着“长枪短炮”跋山涉水

沈锦潮今年69岁,退休前是一名教师。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婺州公园学习摄影,正好看到公园里在举办鸟类摄影展,一幅幅生动的鸟照引人注目,他当时就有加入记录城市鸟类行列的想法,并得到儿子的支持。不久,儿子给他买了一套专业设备,从此,他将手中的镜头更多地给了鸟儿们。

(白头鹤)

沈锦潮边拍边学习,认识了不少鸟,了解到它们的习性、状态,它们的恋爱期、孵卵期、育雏期……他想把鸟儿们的精彩或温情瞬间定格,让美好永存。

(鸬鹚)

金华城区的湖海塘、婺州公园,金东区的南王埠,兰溪的兰湖、常满塘等,都成为沈锦潮常去的打卡点。除了一般的翠鸟、鹪莺、水雉、白鹭、白琵鹭、绿头鸭等,这两年,他还在金华拍到过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白鹤、东方白鹳、彩鹮等。

(鸳鸯)

拍鸟要起早贪黑,背着“长枪短炮”以及近10公斤的行李跋山涉水,有时候为了拍摄一只鸟,要等待很长时间。但是,拍鸟人却乐此不疲,沉浸其中。

(白鹇)

为了观鸟、拍鸟,他经常天还没亮就开车带着“长枪短炮”和一堆装备出去觅鸟,有时去的地方远,便会随身携带好面包、饼干,在拍鸟的地方一待就是一天。

2023年,沈锦潮开着房车去云南,几乎跑遍当地所有知名的观鸟点,行程1万多公里。为了一睹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双角犀鸟的风采,他们天还没亮就出发,蹲守到下午5时才看到。

(花冠皱盔犀鸟)

拍摄设备在变

不变的是保护鸟类的心

沈锦潮说,拍鸟虽然艰辛,但也会遇到一些“小美好”。比如两只鸟谈情说爱,一般雄鸟会先示爱,嘴上叼着雌鸟最爱吃的食物,作为定情信物,如果雌鸟接受了,那就算定了。之前,他就看到过雄翠鸟叼着一条鱼来向雌翠鸟示爱。

(噪鹃)

在拍鸟过程中,他也见过感人一幕。有一次,鸟妈妈在给小鸟喂食后离开。忽然天空下起雨,鸟妈妈迅速飞回鸟巢,张开翅膀为小鸟遮风挡雨,雨过天晴,又飞向远方给小鸟觅食,“像极了人类的母爱”。

有时候小鸟遇到困难会向人类求助。在一次拍摄过程中,沈锦潮头顶上忽然飞来一只鸟叫个不停,刚开始他觉得奇怪,随后看到它飞到鸟巢下面的草丛中鸣叫,才发现有小鸟掉进草丛。“这是在向我求助。”好在鸟巢离地面不是很高,他捡起小鸟,想尽办法将其送回鸟巢。当小鸟回巢后,鸟妈妈也安静了下来。

(白冠噪鹛)

沈锦潮说,每个地方的鸟都独具特色。这几年,他还走出金华,去全国各地拍摄鸟类,有的时候坐高铁、坐飞机,更多时候为了方便,会自驾越野车或房车出行,最远去过云南省盈江县。截至目前,已经去过23个省,自驾行程5万多公里,拍摄了400多种鸟。

除了相机,沈锦潮还学会了无人机拍摄。他表示,不管用哪种设备拍摄,根据鸟的大小、飞行速度、距离、天气状况等,都可随时调整参数,但唯一不变的是在拍摄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不惊动鸟类。看到有人伤害鸟类的情况,他也会上前制止。

希望用镜头

拉近更多人与自然的距离

沈锦潮说,自从入了观鸟和拍鸟的“坑”,就越来越上瘾,不但自己被大自然纯天然的美好治愈了,而且还能把这些美好分享给更多人,感染更多人。多年来,沈锦潮拍摄了50多万张照片,他通过微信朋友圈、美篇、参展等渠道,跟大家分享。

(红腹锦鸡)

谈及近几年来的“观鸟热”,沈锦潮颇为感慨。

他告诉记者,利用闲暇时间到公园漫步寻鸟,辨别它们的种类,观察它们如何觅食、迁徙、社交等,已经成为许多市民青睐的休闲方式。在社交平台上,同城“鸟友”热衷于晒出自己的观鸟日志,互相交换本地的新鲜“鸟讯”。像他这样的“老炮”,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情报中心”,通过各个观鸟者,也间接形成了一张鸟类保护的监测网。

(白腹锦鸡)

大家互通的“鸟讯”多了,说明关注鸟的人也随之增多。当然,人们被鸟本身的生态美所吸引的同时,城市中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了大家的关注焦点。

(白颈长尾雉)

沈锦潮说,鸟是自然界最具灵性的动物,如何对待鸟类,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如何,鸟的“投票”最公正,也最直观。城市中出现的鸟类越来越多,促使观鸟活动的兴起,既折射出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本能好奇与需求,又能唤醒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而投身到具体的保护行动当中去。

(胡兀鹫)

他认为,观鸟也是观城,他就是希望用手中的镜头拉近更多人与自然的距离,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